当前位置:新闻资讯

垃圾分类,一个老生常谈却不得不谈的话题

作者:管理员 阅读数:198次 发布日期:2019年2月13日
导读:垃圾分类,一个老生常谈却不得不谈的话题 早在90年代中期,国内一些城市就开始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处理。马路边、社区里常能见到颜色各异的垃圾箱示意市民把垃圾扔进不同的桶里。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,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。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,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,既省下了土地,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,还可以变废为宝。 然而这样...

垃圾分类,一个老生常谈却不得不谈的话题

早在90年代中期,国内一些城市就开始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处理。马路边、社区里常能见到颜色各异的垃圾箱示意市民把垃圾扔进不同的桶里。

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,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。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,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,既省下了土地,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,还可以变废为宝。

然而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,却始终在国内迈不开步子,甚至一些早已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已经在这项工作上举步维艰,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。4月初,广州市环卫局对外宣称,鉴于分类垃圾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,在新的规划方案出台前,比单桶垃圾箱贵50%的分类垃圾箱暂时不再投放。这意味着垃圾箱将重回无分类的“单桶时代”,事情发展成这样,不禁让人困惑,垃圾分类难道不可行吗?

“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类工作,都是‘宣传意义’大于‘实际效果’,垃圾分类工作从宣传、倡导都收效甚微。”一位从事垃圾分类研究的学者指出。

新浪网曾做过一项调查,在3435名被访者中,89.4%的受访者所在的住宅小区都设有垃圾分类系统,但仅有38.6%的家庭给垃圾分了类。

很多市民表示,尽管对垃圾分类收集有所了解,也很愿意配合这项工作,但困扰他们的问题是:到底垃圾该如何分类。

仅以北京为例,对于垃圾分类就可谓五花八门。董先生住在北京城西的一个小区里,在他们小区,垃圾被划分成“可回收”和“餐厨垃圾”两类;但在一些公共场所,董先生又发现垃圾被分成“可回收”、“不可回收”、“有害垃圾”等好几种,让人眼花缭乱。董先生扬着手中的一个装食品的塑料袋说:“其实我到现在都一直没弄明白,这个塑料袋到底该归入哪一类呢?”

广州市环卫局环卫处处长鲍伦军在谈到分类垃圾箱“退出江湖”的原因时就表示,除了宣传不足外,后续工作跟不上也是一大问题。

徐女士是广州城北一大型社区的居民,在她家楼下的两个垃圾桶上,分别写有“可回收”和“不可回收”的字样。一向热心环保的徐女士也十分在意,尽量将家中的垃圾按提示分别放入不同的桶中。

但有一天,徐女士却在不经意间发现,每天早上来装运垃圾的环卫工人,却将两个桶中的垃圾一古脑儿全倒进了一辆垃圾车中。徐女士十分不解:“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类,工人装车时却把它们又混在一起,这跟不分类有什么区别呢?”

垃圾“分了又和”,这的确是个尴尬的现实。鲍伦军解释说,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分类,就要在投放分类之后,调派不同的车辆运输不同的垃圾。但到了处理环节,广州既没有建设餐厨垃圾、农贸市场垃圾、废旧电池处理的专项设备,也没有建立大型分检中心。因此,分了类的垃圾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,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

对此,专家指出,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,才是导致许多城市推广垃圾分类回收多年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。

然而即使面临着重重困难,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肯定是今后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大趋势,这也是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因此,很多专家表示“再难行也要行!”尽管垃圾分类目前“宣传意义”大于“实际效果”,但即使只有“宣传意义”也并非浪费,“如果放弃垃圾分类,就等于给了人们一个很强的信号:垃圾分类并不可行,那么我们以前的努力就真的白费了。反过来,将这项工作继续下去,等有了资金、有了设备、可以在源头上实施垃圾分类时,一切不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吗?”

©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28433号-1 地址: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路8633号 技术支持:方圆网通